天外生命 全3集

分类:欧美剧 美国2019

主演:暂无

导演:暂无

寻找外星生命首先要知道我们要找什么。

我们只知道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,无论外星生命多么奇特,都不可能摆脱我们宇宙的物理和化学规律。环境决定了生命进化出的形式。尽管如此,仍然存在许多可能性。数亿万颗行星,每一颗,都有着独特的化学环境。

开始探索之前我们不禁要问:外星生命会不会与我们有相似之处?

1、已知生命形式

如果说这种类型的生命与我们有什么共同之处,那一定是碳元素。

碳元素无处不在,他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。而且很容易形成稳定的大分子。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,可以与自己或其他元素形成稳定的4键连接。进而组成复杂的大分子。这使得碳元素成为制造生命的主要成分。

而且地球上的碳氢化合物结构,也出现在遥远的陨石和宇宙尘埃之中。组成生命的成分,遍布整个宇宙。

可供天外生命选择的碳氢化合物结构种类繁多。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百多万种可能的DNA,都是碳基的。如果还存在其他碳基生物,我们将具有同源关系。他们就是我们的远亲。他们会和我们长得像吗?

许多人认为,根据趋同进化理论,如果那些星球的环境地球相似,那么那里的动物和植物会看上去很眼熟。

地球上生物许多技能,如视觉、回声定位、飞翔。都在许多物种身上独立进化出来。

这种驱同进化在其他类地行星上也很有可能存在。因为生物面临着相似的环境压力。这些生命形式很可能表现出某些共同规律。仿佛风靡整个宇宙的时尚潮流。只不过每种官能都会根据其具体环境做出调整。昏暗的线将会催生更大的眼睛,就像夜行哺乳动物那样。眼镜猴

有些人甚至认为其他星球上也会出现类人生物,考虑到人类的进化是一系列错综复杂事件造成的,类人生物似乎不太可能出现在其他星球上,但我们无法排除这种可能。就算一百亿颗类地行星中,只有一颗能与出现类人生物,那也将产生数以千计的像人这样的物种。

事实上,我们更有可能发现的,是食物链底端的生物。

趋同进化在植物界也很普遍。至少有40多个地区的植物独立进化出了光合作用。外星植物会与地球植物相似吗?还是截然不同?

地球植物呈现绿色,是因为他们吸收了太阳光中其他波长的光。但是宇宙中的恒星有着不一样的光谱。外星植物为了适应它们的恒星,可能会进化出不一样的颜色。

靠近炽热恒星的植物,为了吸收能量更高的蓝光,可能显得偏红。而在昏暗的行星上,为了尽可能吸收所有光线植物可能会变成黑色。

地球的早期植物可能呈现紫色,因为那时微生物利用视黄醛进行光合作用,而不是叶绿素。有人认为视黄醛结构简单,出现在宇宙其他地方的可能性更大。果真如此,我们也许会发现紫色是外星植物最喜欢的颜色。视黄醛(左) 叶绿素(右)

植物的颜色,不只是一种景观。他携带的化学信息在数光年之外都能察觉到。地球反照光谱有一个明显的波峰,因而呈现绿色。寻找类似光谱,有可能发现其他孕育植物的行星。这一幕也许就是我们发现外星生命的信号,来自外星生命的一抹紫色。

但是对生命影响最大的不是天上的恒星,而是行星本身。

如果一天的时长发生变化,会有什么影响?如果改变行星自转的倾角呢?改变行星的公转轨道呢?改变行星的重力呢?

具有常椭圆形轨道的行星会经历极端的季节变化生命,也许会经历数千年的寒冬,又突然迎来春天。

目前发现的行星大多是超级地球。这些行星上的生命会进化成什么样子?

在海洋里重力对进化的影响也许并不大。高重力对行星影响,主要体现在陆地上,在生命诞生的海洋里重力作用就不明显。因为生命与环境的密度几乎相同,只有当生物登上陆地后,他们才会明显感受到重力。高重力将催生具有巨大骨骼和强韧肌肉的陆地生物。笑

他们也需要更强大的消化系统。在这种环境下,植物的生长很可能受限。

低重力行星则难以维持足够的大气层。同时也将缺乏磁场来抵御宇宙射线。但是某些秘密地点也许会成为生命的天堂。例如巨大的地下洞穴可以为生命提供庇护,地下洞穴有稳定的温度,远离宇宙射线,生命可以在这里繁衍生息。

据估计,最小的和是生命繁衍的行星质量只有地球的2.5%。如果这类行星上出现了生命,那将蔚为壮观。在较低的重力下,植物可以长得很高,把养分带到更高的地方。动物不需要巨大的骨骼和强劲的肌肉,他们将拥有难以置信的体型。

也许宇宙中的大型复杂生命远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丰富。

地球进化了30亿年才产生复杂的动植物。简单的有机体更耐寒适应性更强分布更广。即使发现,最微小的外来微生物也有着深远的意义。最小的生命也将携带惊人的信息。就像地球上的叠层石一样,随着时间推移一层层微生物可能堆积成巨大的岩石丘。记录下进化的历程,如果数量足够大细菌还可以给出独特的生物信号,比如通过呼吸产生的氧气和甲烷,如果没有生命,这两者不会同时出现,在没有生命的情况下,单独出现氧气或者甲烷都是有可能的,但两者如果同时出现则几乎可以断定,该行星表面存在生物,他会在行星的返照光谱上反应出来。韦伯(的猫)终于上天了

韦伯望远镜将有能力在不太远的太空中找到这样的信号。

最近的处在宜居带中的类日恒星和类地行星。有可能距离我们不过20光年,可以用肉眼观察到。

除了类地行星,也许还有更容易寻找的目标:比恒星小,比行星大的褐矮星。大多数褐矮星温度都太高,无法容纳已知的生命形式,但有一些褐矮星的温度足够低,在他们的大气层中已经探测到了。孕育生命所需的基本元素,某些云层也许能够为繁衍生命提供理想的温度和压力。

假如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,借助向上搅动的气流漂浮在空中。如果气流足够强,甚至可以出现更大更复杂的生命,比如捕食性动物。

仅银河系就有250多亿颗褐矮星,他们都有可能为创造生命提供条件。

这引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,我们探索的方向会不会错了,如果大自然另有打算呢?

2、未知的生命形式。

对于维持生命的水和化合物指来说,宇宙的大部分区域不是太冷,就是太热,但是为了避免被自己的偏见,误导,我们必须拓展视野,在那些看似无法孕育生命的宜居带之外,寻找生命轻易的环境,将催生奇异的生化结构,任何自然元素都不能与碳的多样性相媲美,但是有一个元素却非常接近:硅。

乍一看,硅与碳非常相似,它的原子最外层同样有四个电子,而且在宇宙中随处可见。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他俩有细微的差异。硅的化学见稳定性,较差不易形成较大的复杂的分子。但硅的化合物却能承受极端的温度,从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。硅基生命抵御严寒的能力比碳基生命强。因而会出现更怪异的生命形式。

但硅有一个问题,在有氧的环境下,他会与氧气结合成固体。因此硅基生命,也许只能在无氧环境下生存,例如土星冰冷的卫星,泰坦土卫六。由液态甲烷和乙烷组成的大湖,也许是孕育硅基生命和其他奇异生命的理想环境,像泰坦这样缺乏阳光的星球,生物可能是化学合成的。通过分解岩石获得能量,这类生命的新陈代谢进行缓慢,而且生命周期很长,甚至以百万年计算。

冰冷的世界并非天外生命唯一的港湾。

在高温环境下,刚性硅氧键会变得具有弹性和活性,引发更活跃的化学反应。这有可能催生一种骇人的生物:生活在岩浆中的硅基怪物。

理论上这种硅基生物也可能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岩浆里,果真如此,那外星人就在我们眼皮底下。人们还提出其他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,那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却不为我们所知的生命形式。包括微小的RNA生命,小到无法被现有仪器发现。

尘埃云和空旷的太空似乎是最不可能找到生命的地方,但宇宙尘埃遇到等离子体时会发生奇怪的事情。在模拟实验中,人们发现尘埃粒子自发的形成了类DNA的螺旋结构,这些等离子体晶体甚至表现出类似生命的行为,自我复制、进化成更稳定的形式,并传递信息。

可以认为这些晶体是生命吗?有些研究人员认为他们满足无机生命形式的所有标准,到目前为止,他们只出现在计算机模拟实验里,但有人推测可以在天王星环的冰粒子中找到它们。如果复杂的等离子体晶体真的存在并且被认定为生命,那它将是最普遍的生命形式。

或许生命潜伏在两极颠倒的环境里,例如死心内部。

某些大质量的恒星爆炸后会坍缩成致密的星体,称为中子星。大量的原子核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,挤在一起。其表面的重力比地球强1000亿倍,但是在这其中,可能有着奇特的景象:由中子和其他亚原子粒子组成的炽热海洋。丢掉了外层电子,这些粒子和将遵循完全不同的化学规律。处于支配地位的力不再是电磁力,而是强大的能约束原子核的核力,理论上,这些粒子可以组成更大的聚核,然后又可以结合成更大的超级核。如果是这样,那这个奇特的环境将会创造生命提供最基本的条件。重核分子漂浮在复杂粒子的海洋里。

有些科学家大胆猜测:这些奇异的粒子海洋里可能存在生命,他们的生死和进化,快到我们无法理解的程度。

我们可能永远没有机会,发现这种奇异的生物,但也许有希望找到另一种更奇特的生命形式。

生命不一定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。很有可能是被设计出来的,如果进化的过程出现智能干预,那就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。摆脱了生物学上的限制,合成生物和机械生物可能会成为最成功的生命。他们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,包括太空中的真空地带,开辟有机生物无法进入的广阔领域,与自然选择缓慢的速度相比,技术进化将大幅提高生物的繁衍速度,适应性和韧性。据估计,主动自我复制的机器可以在短短一百万年内占领整个星系。我们无法预测超智能生命将如何自我繁衍,但是从理论上他们也会遵循趋同进化原则。硅的电学特性可能使之成为机器智能的基本材料。这种智能对其“生理缺陷”的一种弥补。由于具备独特的优势,机器生命甚至可能成为进化的终点,最终的生命形态。

随着宇宙年龄的增长,智能机器也许将占据统治地位,而自然进化的生命将被视为一个奇特的起点,也许我们正在经历这一转变过程,而人类的出现,仅仅是这个宏大宇宙生命链的第一环。Loren Eiseley 美国人类学家,教育家 1907年9月3日 - 1977年7月9日

洛伦·艾斯利说过:人只有通过另一种生命的眼睛,看到自己是才算真正认识自己。有一天,那眼睛很可能来自一个有智慧的外星生命。我们越早抛弃狭隘的进化观,可能越早认清:我们从哪儿,来要到哪儿去。详情

排序

播放地址

猜你喜欢

Copyright © 2019-2020 www.135y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